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化永春旅游,以及德化九仙山旅游攻略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泉州德化最美8大古村落,戴云山水瓷都文化相得益彰
  • 2,四季如春,世外桃源—福建永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泉州德化最美8大古村落,戴云山水瓷都文化相得益彰

福建,泉州,德化。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白瓷闻名世界。

这里地处戴云山脉,至今保留了许多美丽的古村落,一起来看德化最美8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佛岭古村

村落位于戴云山南麓,属德化县国宝乡,名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至今一千多年历史,清澈国宝溪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庄。这个传统闽南村落,古民居、古厝、古寨、古宗祠和自然风光相映成趣,一派古朴幽静、祥和安宁之景。

村庄中各式传统闽南古厝错落有致、宁静古朴、格局完整,具有闽南地方建筑特色的久远度、丰富度。掩映在青山碧水间的“白墙黑瓦”古厝群,显得格外婉约、古朴。行走在村中,随时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彩与魅力。

村落的建筑,是传统闽南古厝土木结构建筑方式,这些古厝造型以硬山及卷棚屋顶、燕尾型屋脊、穿斗式木作为主要结构,古厝内雕梁画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堪称闽南文化活化石。

叶氏祖厝龙楼堂,尤其值得寻访。这是佛岭村建筑规模最大的祖厝,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其内展示了本地叶氏的源流、家训、族规。祖厝融入以闽南文化、陶瓷文化、香文化、剪纸文化、家风文化为主题的非遗文化元素,成为了传承记载古村落历史文化沉淀的基石。


佛岭古村落里,还有明代抗倭古堡、百年古大厝龙魁堂、爱国华侨叶乃矧(shěn)旧居福美堂邓,这些一座座不同年代、各具特色的古厝沿国宝溪而立,构成古村的“民居长廊”,尤其美好。同时,佛岭村的民风淳朴,高甲戏、南音、木偶戏、鼓亭公婆等民俗都深受人们喜欢。

2 上寨村

德化县上寨村,赤水镇戴云村境内,如隐者一般,脱尘出世,坐落在雷锋镇海拔900多米的高地之上。

上寨村一面倚着山腰,其余三面皆为峭壁。临峰而望,拔地而起的悬崖,势如刀削,令人望而生畏。风水学先生,称其为“油灯挂壁”。

清晨,这里青山初醒,乳白色的云纱,漂游山腰。村子里最吸引眼球的当属“晒月石”巨石,远处传来淙淙的流水声,炊烟袅袅,好一幅世外桃源。

3 南埕村

德化县城往东石牛山下。南埕村山清水秀,建筑与闽南沿海地区红砖白墙的风格有所不同,外观白墙黑瓦、燕尾脊、土黄墙面、悬山顶、青灰砖柱,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下,这样的建筑显得既古朴又清新,又被称为‘戴云山筑’传统建筑风格。

南埕古称“蓝田”,因其风姿秀丽而得名。村里的桃花岛,每年三、四月份,万株桃花盛开,变成粉红桃花海洋。而依着桃花岛,是声名在外的桃仙溪,桃仙溪溪水清澈湍急,每到假期,来此漂流的游客络绎不绝。

沿着溪边的木栈道也是南埕村的一景,近2公里长,感受山水之旁浓郁的村居古朴韵味。另村落里的知青忆坊也是游人们必去的地方之一,一座古朴的大厝,木质架构,不失当年风采,内还存有许多知青下乡时代的物品。

4 碧坑村

德化县龙门滩镇碧坑村,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潺潺的溪水与卵石驳岸浑然一体,古朴的民居错落于青山绿水间,尤其美好的景象。

村落形成至今已500多年历史,辖区内保留大量历史遗迹,碧坑村古民居多、古遗迹多,与溪流潭水美景相映成辉。碧坑村的老房子,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青山绿水之中,全村87座民房有81座均为木瓦结构的吊脚楼,最早的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碧坑溪上有12座古桥,大多建於民国之前,其中位于村口的廊桥,粹美桥,始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桥長20米,宽5米,木結構,供人們避雨纳涼之用,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景观所在。

5 曾坂村

曾坂村位于德化县上涌镇的东北部,地处莲花峰山东麓、涌溪峡谷地带,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旧称仙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古村落。据曾氏族谱记载,其先祖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从尤溪县古迹口迁居至此,为曾坂房祖。

曾坂村落传统历史建筑众多,其中宋代2座、元代3座、明代5座、清代23座、民国期间19座、建国初至1980年21座。现存“十八巷”古建筑群、古官道、古廊桥、古窑址、古水利设施、古堡、古寨、祠堂、庙宇、书院,以及名木古树等一大批历史遗迹。

村里号称“十八巷”的明清建筑群落尤其值得寻访,曲径迂回,细数有十八条“街巷”。“十八巷”虽经历史更迭,翻修重建,基本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具有典型的戴云山建筑特色。

6 三班村

位于德化县城南隅。村子清代前称“硕杰”。只因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先祖取“硕彦俊杰”意命名。唐末郑昭祖到此开基起,历史极为悠久。

古村落里大兴堡,已近300年历史,建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为单檐歇山式土石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36平方米,240间房屋,规模宏大。堡内建筑布局对称严谨,轴线分明。环绕城垣四周架设双层倚楼。

此巨堡乃三班硕杰人郑延理携子郑展枢兴建,取名“大兴”,寄予其郑家子孙繁衍旺盛、家道事业中兴之意。于大兴堡周围,又有相似闽南戴云山筑大红砖厝十座,亦为郑展枢同期所建。清代三班村落经营瓷器并经过海丝之路通往海外各国,商贸繁盛,也因此有财力建立规模宏大的城堡。

此外,三班村至今保存着不少古道,是旧时当地通往泉州、永春、仙游、福州的古道全为石块砌筑,宽米许,沿途设桥亭铺舍,现仍残存部分路段。

7 桥内村

桥内村位于三班镇中南部,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口有双桂桥,旧名连波桥,又名观音桥,横偃于大云溪面上。该桥宋时始建,石址施屋,明代天启元年重修,嘉靖年间当地郑氏通族再建。桥为木质廊屋式结构,上有屋盖覆顶,号称"九开间",走在桥上,使人如置古屋之中。

桥内村山间有古寨,掩映在古树和红叶中。这个"亭光"古寨闻名遐迩。寨子建于清代,前有绿水浮塘,后为青山拱卫,四周清泉汩汩、松涛阵阵,风景十分优美。寨子以石垒之,筑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只有一个石门可以进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8 泗滨村

泗滨村位于三班镇中部,距县城10公里,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陶瓷业是泗滨村的传统支柱产业。境内有丰富的高岭土矿藏资源,制造陶瓷的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宋元明清的古窑址有十多处。

村落的永茂堂,值得寻访。该堂为泗滨颜氏始祖颜教先肇基之地,五代后唐归德场场长颜仁郁亦诞生于此。这座古朴别致、巍峨壮观的祠堂,见证了瓷都德化千年的历史变迁,传承着耕读传家、忠孝立人的美德家风。

永茂堂分为上下两进,上进大厅两旁各有东西两小厅,总面积3140平方米。俗称颜氏祖厝,为颜氏来闽定居修建。

趣订生活 X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四季如春,世外桃源—福建永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1.永春县简介

永春县,福建省泉州市辖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东邻仙游县,南接南安市、安溪县,西连漳平市,北与德化县、大田县交界。 2021年下辖18镇、4乡,全县总面积1455.4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春县常住人口为422531人。2021年,永春县地区生产总值541.23亿元,财政收入20.26亿元。

永春是千年古邑,地灵人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夏商时期就有古闽人在此活动,是中华原始青瓷的发祥地。晋代以后,中原人不断进入永春生息发展。永春建制始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析南安县西北乡置桃林场(治所在今石鼓镇桃场村)。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桃林场为桃源县,属泉州。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后晋天福三年(938年)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桃源县为永春县。

永春县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永春柑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永春县是著名侨乡。2021年,永春县海外华侨华人116万人。

永春县行政区划图

2.发展目标与策略

发展目标:生态之都: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文化之旅:闽南文旅融合样板区;康养之地: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区;智造之谷:智能制造集聚发展区。

发展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夯实粮仓根基;严控生态底线,提质绿色发展;强化区域协同,联动一体发展;做强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优化城镇格局,助推城乡共荣;提升魅力格局,弘扬历史文化。

3.区域协同发展3.1深入衔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实施山海协作

牢牢把握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以产业对接为主题,以园区打造为平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充分发挥永春的自身优势,突出轻工新城、留安济川工业片区、探花山榜德工业区园区,老醋产业园联合建设,打造跨区域轻工新材料产业转移与主要承接平台,重点引进轻纺、智能制造、食品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形成闽西南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

3.2深度融入泉州湾地区,强化区域合作

加快推进泉南高速扩容和兴泉铁路建设,规划谋求昌厦高铁途经永春并设立站点,以及永春至泉州城际铁路,依托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永春与泉州的无缝衔接。以泉州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为契机,永春积极参与泉州联手周边市县的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引导形成工业设计、企业总部往市区集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往山区县布局。

泉州湾地区

3.3携手闽西赣南推进原中央su区振兴发展

依托兴泉铁路,形成永春—大田—永安—明溪—清流—宁化—石城—宁都—兴国—赣州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与现有的赣州—于都—瑞金—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红色旅游区精品线路并列,携手推进原中央su区‬振兴发展。

原中央su区

3.4 强化与周边县市协同发展

苏坑、介福协同德化共建陶瓷产业集聚区。县域北部区域整合全县的高岭土资源,加快推进苏坑、介福陶瓷产业园区建设,联动北部德化县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协同德化共建陶瓷产业集聚区。着眼于与传统陶瓷产业相配套、关联度高、有利提升产业水平和有市场优势的项目,选择性地承接具有后发优势的新型陶瓷、生态陶瓷、工业陶瓷、特高频陶瓷等产业项目,努力营造永春县陶瓷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苏坑、介福协同德化共建陶瓷产业集聚区

共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泉州市“八库连通”建设,在泉州市“七库连通”(彭村水库、龙门滩水库、山美水库、惠女水库、菱溪水库、陈田水库和泗洲水库)的基础上,从白濑水库修建一条引水隧洞至永春桃溪,汇入山美水库形成八库连通。进一步改善永春县水生态环境及解决晋江东溪和惠安、泉港(化工工业)的缺水问题。项目建设包括水源工程、引调水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和湖库联通等四大类。协同安溪县建设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横口乡集镇迁建项目,修建白濑水库至永春桃溪隧洞,加大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水环境整治工作,严格控制桃溪流域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与总量。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

4.总体格局4.1三条控制线

从严核实优化:永久基本农田114.22平方公里(17.13万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科学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291.66平方公里(43.75万亩)。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集约适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44.15平方公里(6.62万亩)。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的区域边界。

三条控制线

4.2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构建” 一主一副多特, 一轴四廊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主一副多特。• 一主:即整合桃城、五里街、石鼓、岵山、东平、东关组成中心城区。• 一副:整合将蓬壶—达埔组团打造为县域发展副中心,全力推进大城关战略。• 多特:即湖洋、下洋、苏坑、介福、玉斗、一都等特色产业乡镇。

一轴四廊三区。• 一轴:泉南城镇发展轴,依托泉南高速,重点加强中西部集聚产业互补发展,逐步由东向西带动沿线锦斗、桂洋、下洋发展。• 四廊:桃溪、湖洋溪、坑仔口溪、一都溪四条生态廊道。• 三区:中部城镇综合发展区,西部生态旅游发展区和东部农旅融合区。

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4.3生态空间

构建“ 一屏两区四廊多点”生态保护格局。

一屏:依托戴云山脉,构建西北部生态屏障,是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的核心阵地。

两区:西部戴云山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东部水土流失控制与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

四廊:基于桃溪、湖洋溪、坑仔口溪、一都溪四条生态廊道。

多点:将牛姆林、桃溪、乌髻岩、碧卿、魁星岩等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等作为维持生态要素交换和连接的关键战略节点,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空间格局

5.城镇空间格局5.1城镇发展格局

构建“ 一主一副,多点驱动”的紧凑式城镇发展格局。

县域中心:

县域:整合桃城、五里街、石鼓、岵山、东平、东关及周边乡村地区,沿桃溪两岸推展县城发展空间,打造以县城为主体的县域综合发展中心。

副中心:加快蓬壶-达埔组团化发展,发展蓬壶和达埔共同构成县域发展的副中心组团。强化蓬壶、达埔两镇的交通联络,发挥兴泉铁路高铁站、达埔互通、蓬壶互通等交通枢纽作用,迅速提升城镇职能等级,将其打造成为县域重要功能板块。

重点乡镇:湖洋镇、一都镇、下洋镇、苏坑镇、坑仔口镇五个重点乡镇。

一般乡镇:锦斗镇、桂洋镇、仙夹镇、吾峰镇、玉斗镇、介福乡、呈祥乡、横口乡、外山乡九个一般乡镇。

城镇发展格局

5.2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构建中心城区“十字双轴,两核多心,六区联动”的空间布局。

十字双轴 • 桃溪为依托的东西向滨河空间生态景观轴,以通州大道—城南路—建设路为依托的南北向城镇综合发展轴。

两核多心 • 打造两处城市级核心,即以云龙桥地带为基础发展成为城市行政、商业金融等功能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留安—济川—花石围绕桃溪形成未来城东新城以商业商务、文化展览为主的科创文化中心;以及桃城、五里街、石鼓、岵山、东平、东关六处乡镇节点中心。

六区联动 • 城中综合发展区、城东产城融合发展区、城西生态休闲居住区、城南产业集聚区、岵山古镇文化休闲区、东关休闲养生区。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6.基础设施体系6.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体系。

高铁:双通道。现状兴泉铁路:永春站;规划预留昌厦高铁:争取在永春设站,远景城际铁路R4线。

高速:四条八互通。现状高速:泉南高速、厦沙高速、莆永高速;规划高速: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现状互通口:岵山,永春东、蓬壶,下洋,湖洋;规划互通口:达埔,锦斗,一都。

国省道干线:二横、 三纵。“两横”:横七线(G356)、联二线(S310);“三纵”:纵四线(G355)、联四线(S217提升至G638)、联三线(S215)。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6.2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不同尺度、功能复合的社区生活圈。

县域生活圈:主要配置有县级行政办公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业、图书馆、文化中心、综合医院、综合体育场馆等。以满足0.5-1小时通勤圈覆盖范围为标准,提供覆盖县域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

镇域生活圈:以满足10-30分钟通勤圈的覆盖范围为标准,提供覆盖范围内所有乡镇常住人口的中小型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向农村地区延伸基本的公共服务。以居民日常生活服务和农业生产服务设施为主,主要包括便民服务设施、农业服务以保障基础型设施为核心,在高等级基础型设施供给方面不做强制要求。

乡村社区生活圈:行政村提供社区综合公共服务,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文体事业为核心,设置保障底线的基础型设施,且多以一体化设施的形式集中配置。

社区生活圈

7.产业格局7.1农业空间格局

形成全域“三核四区多园”的农业空间格局。

三核:以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国家级农业强镇五里街镇以及省级茶叶产业园、特色小镇玉斗镇作为农业发展三大核心。

四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区、粮食果蔬现代农业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休闲农业发展区。

多园: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农民创业园、永春闽台农业融合发展(果业)产业园等。.

农业空间格局

7.2二产空间格局

整体构建 “1+6”的二产空间布局。

1省级产业平台:福建永春工业园区(探花山榜德工业区、留安济川工业片区和轻工新城)。

6重点产业平台:永春县农产品集中加工区、达埔中国香都香品产业园、苏坑陶瓷产业园、介福陶瓷产业园、下洋新材料产业集中区、湖洋产业园区。

二产空间布局

8.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健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发展。

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岵山镇。

历史文化街区:省级1个五里街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西安村;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茂霞村、塘溪村、铺上村、铺下村、西安村;省级传统村落14个:和林村、磻溪村、埔头村、大羽村、南美回族村、东里村、夹际村......;市级传统村落4个:蓬莱村、太山村、壶中村、苏合村。

文物古迹:全国重点4处: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魁星岩摩崖石刻、永春文庙、福兴堂省级8处:东关桥、巽来庄、余光中故居——新坂堂、修爵堂、侯龙书院、辽田尖窑址县级86处:朱德同志召开群众大会会场旧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3项:白鹤拳、纸织画......;省级6项:顺德堂永春老醋酿制技艺、漆篮制作技艺......;市级14项:永春闹厅、永春鼓坠舞......;县级64项目:永春佛手茶制作技艺......。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