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成都旅途攻略,以及成都驴友俱乐部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 1,成都3天2晚自由行攻略
  • 2,旅游攻略|三天三晚,探寻美食与文艺之都的魅力">成都旅游攻略|三天三晚,探寻美食与文艺之都的魅力
  • 3,漫步在青岛的历史建筑

成都3天2晚自由行攻略

提起成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想到川菜和熊猫!但成都不仅仅有美食和国宝,它还是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都,也是充斥美景的网红城市。我们就用三天两晚的自由行来发现成都的好去处!

第一天:武侯祠--锦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晚:春熙路

第二天:省博物院--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晚:宽窄巷子

第三天:都江堰--青城山

武侯祠是全国影响最大的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始建,是中国唯一的一座郡臣祠庙,也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最大的看点一是赞颂诸葛亮短暂而悲壮一生的“三绝碑”,是唐代篆刻的石碑,由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二是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

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是历史与现代的融合,浓缩了成都生活的所有元素,茶楼、客栈、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竹木苍翠,鸟语花香,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成都北郊斧头山山侧。在这里的馆舍内、草坪上,都能看到大熊猫或卧或坐,或饮或嬉,或进或出,在此悠然自得地生息繁衍。

夜晚的春熙路,熙熙攘攘,各种特色小吃和甜品,据说可以一个月不重样。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的典故,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是西南地区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14个展厅,收藏的有巴蜀青铜器、石刻佛像及富有生活气息的汉代画像砖、陶俑,给人印象最深的陈列当属张大千书画馆,画面不施彩墨,清新淡雅。不仅让人视觉满足,更让人心静自如,张大千临摹的220幅敦煌壁画更是全国闻名。

杜甫草堂,坐落在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一直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直至公元759年秋,48岁的杜甫携妻儿来到成都,寄居在城西浣花溪的寺庙里,后来他的朋友给他在浣花溪边建造了一座草房,世称“浣花草堂”,俗称“杜甫草堂”,让这位大诗人结束了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生活,蜻蜓翩飞,荷叶田田,芦花曼舞,杜甫在浣花草堂留下240多首诗歌。唐末诗人韦庄在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浣花溪公园,成都的五星级公园。杜甫的那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美景便是浣花溪的景色。公园内,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及竞相开放的鲜花,主要景点有梅园、绿波湖、浣花溪、万树园、沧浪湖、白鹭洲等。

夜晚的宽窄巷子,成都有句老话,“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便是所谓宽窄巷子是也,这里是平民生活和成都慢生活的代表。落日后逛到这里还是很舒服的,肥肠粉,叶儿耙,卤肉,夫妻肺片,饺子,冰粉,锅盔,三大炮等等,走着进去扶着墙出来的路线。

都江堰,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众凿山开江,垒石为堋。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将江水分流,且能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鱼嘴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西面为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排沙;东边为内江,为人工开凿的引水渠道,用于灌溉从而造就了富饶的天府之国。

青城山,道教名山,因整座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它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蜿蜒的石阶山路中,或路旁、或石桥上,都可以遇到一座小亭,让亭中人与周围的景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成都旅游攻略|三天三晚,探寻美食与文艺之都的魅力

成都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备受瞩目的旅游城市,无论是其美食的吸引力还是独特的风景,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在这篇游记中,我将分享我在成都三天三晚的行程,带你领略这座城市的迷人之处。

第一天

春熙路,繁华购物与美食天堂

我抵达成都的第一天,选择入住了位于春熙路附近的酒店。傍晚时分,我迫不及待地前往了成都的繁华商业街——春熙路。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天堂,还汇聚了各种美食和娱乐场所。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漫步,发现了许多时尚的购物中心和特色小吃摊位。尝试了当地的火锅、串串和香辣兔头,每一口都让我陶醉其中。

在下午,我特意前往了方所书店,这是一家具有浓厚文艺氛围的独立书店。在这里,我静静地度过了一个午后,感受着成都的悠闲与文化。

第二天

宽窄巷子与锦里古街,古韵与传统的魅力

新的一天,我前往了宽窄巷子,这是一个保留了成都古城风貌的传统四合院建筑群。在这里,我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巷弄之间,欣赏着老成都的建筑风格,品尝着各种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之后我去了成都古城的心脏——锦里古街。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古朴的氛围,仿佛穿越回了历史的长河。

漫步在锦里的青石板巷弄中,我不禁被古老的建筑风格深深吸引。四合院、仿古木雕,无不彰显着成都的历史底蕴。我品味着老成都的味道,一边欣赏着传统手工艺品,一边与摊主亲切交流,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故事里。

街边的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尝试了许多成都的特色美食,从麻辣小龙虾到香辣兔头,每一口都是一种新的味觉冒险。而茶馆里的悠闲氛围,让我领略到了成都人的生活态度,静静地品味着茶汤,享受着宁静时光。

锦里古街不仅是一个传统手工艺品的聚集地,更是一个浸润了成都文化的角落。在这里,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情味。我在这条古街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体验到了成都人民的淳朴与热情。锦里,是一段时光的旅程,一次心灵的感受,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更多的喜爱和向往。

第三天

记成都u37创意仓库与成都东郊记忆,感受城市的创意与情怀

在这个文艺的早晨,我前往了记成都u37创意仓库,这个地方汇聚了年轻创意人才。这里有创意设计的展示,还有各种有趣的手工作坊可以参加。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成都年轻一代的创意和活力。

下午,我来到了成都东郊记忆。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太多意外的惊喜,但却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城市的情感。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份宁静和感动。

我还想向大家推荐一个小众的景点——鸳鸯楼。

这里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拍摄人像照片。两栋楼房中散发出的氛围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时尚与文艺在这里交织,老旧的墙面映衬着时光的痕迹。在这个角落,我感受到了静谧与美好,年轻人捕捉自己精神世界的场景更是令人动容。

这便是我在成都三天三晚的游玩经历。希望这篇游记能够为你的成都之行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不要忘记在旅途中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哦!

漫步在青岛的历史建筑

【贵在行走】

李贵平 文/图

我不是你们喜欢的选美小姐,没能力嫣然一笑为某个城市做形象吆喝,但这些年天南海北的行游中,有个地方却惊涛拍岸般叩击着我的记忆,那就是——青岛。

且不说青岛美丽的海滩、礁石、海滨浴场、奥帆中心和各种美食,光是这座城市保存下来的百年老建筑,就让我有种回归的亲切感。我不知道“回归”的确切涵义,我想说,青岛虽离我自己的故乡相隔十万八千里,但回不到梦牵魂绕的故园了,就暂拿另一座城市、别人的老房子寄托点乡愁,很有点聊以自慰的无奈。

我从小生长在长江三峡腹地的一座小城,那里溪水清亮,山岭巍峨,林木葳蕤,但也很长时间挡住我猴急外窥的目光。如今定居的成都,美则美矣,但一年四季多是阴霾天,偶尔冒出点日光,也如懒婆娘才起床的样子霉戳戳的。于是,便想去“喜茫茫空阔无边”的大海边擦擦眼球。

前不久去青岛玩了四五天,每日背着相机、拿着地图,在海边兜兜转转。大海是青岛的灵魂,作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的海岸线很长,据说一气呵成蜿蜒700多公里,而不像三亚、大连和厦门的海岸线时断时续,有气无力。海岸构成也丰富,有基岩岬角岸、稳定岸、淤积增长岸等多种类型。岛屿环绕,海湾礁石边,层层海浪轰隆隆扑打而来,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

我一直相信,大海是有灵性的,海涛在滚滚滔滔蓄势撞堤的瞬间,阐释了激情,也撞击了观者心底的情愫。那天我在五四广场海边看到,天际间现出一道淡淡的白色雾气,汹涌闪烁的海涛和岸边宁静坚硬的高楼,一动一静,如梦如幻,形成久石让钢琴曲般的顿挫韵律。

在石老人海滨浴场,我和杭州来的小孙闲坐在嶙峋的礁石上,远望,三三两两的孩子在大人带领下,用小网兜捞着水中的贝壳、海螺、海星。我和小孙来自不同的城市,从事不同的工作,但澎湃海涛激荡开彼此的思绪,话语滔滔,好像久别的故人重逢。

我头天下榻的青岛职工之家宾馆,离著名的八大关很近。八大关三面环山,绿树葱茏。临海的灰色花石楼,是一幢欧洲古堡式建筑,1932年由白俄人修建,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风格典雅,散发着浓浓的怀旧情绪。

栈桥,被称为青岛的象征,由海岸前伸入海。栈桥初建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军用码头。堤内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两层八角亭,名回澜阁。回澜阁四周到处是小摊儿,摊上摆放着刻字的贝壳、海螺、螃蟹、海星等。

栈桥入海处,几名男子轮番着从5米高的埠头跳进海里,动作花哨。这应该是在弄个什么比赛。有个精瘦的白发大爷嗨地一声,凌空一跃,伸开双臂,打直腿脚,像条鳗鱼儿轻轻滑入水中。旁边一美女泳友猛拍大腿:“哟喂占爷,好把式!”

与栈桥连在一条南北直线上的老街,就是风情典雅的中山路。

中山路,可能是国内最大的德式建筑群,虽然它不如上海外滩那般气势磅礴,连缀一气,也似乎不如外滩的名气大,但依然韵味悠长,让人流连忘返。

当年,德国殖民者占领青岛后,为了从栈桥运输物资,于1899年修建了这条中山路。德国人修路时以德县路口为界,南为欧人区,北为华人区。欧人区路上,水师饭店、天主教堂、德国警察署旧址、中国电影院、海关医院等应有尽有。不少房子还有高大的石材山墙和塔楼,可谓一步一景。我兜来转去,在路边或小巷深处常发现陈旧而厚重的好去处,那属于青岛的另一个面孔。有时,我又在不经意间迷迷糊糊转回到原处。

这些年走过许多老街古巷,也从中读到某些人生隐喻。我想到自己的命运也是如此,总一直被冥冥中的某种力量裹挟着、推攘着,由不得自己;有时以为峰回路转,想探头吸口清气儿,很快又被按进迷宫幽窟,两眼一抹黑,又走,又寻,周而复始,一次次自嘲、苦笑。

我曾在网上看到两张在中山路同一地段拍摄的照片,两图拍摄相距100多年,但还是那些老房子,基本没变化,一如既往的硬朗厚重。前几年德国人还提醒青岛方面,中山路老建筑已逾百年,应该成了危房,建议修缮。

德国人当然不是怕他们当年修在中国的建筑一旦垮塌,担待个“豆腐渣”骂名,他们是把精密制造用在自己的良心上了。顺便说一句,青岛也是中国最早实现下水道雨污分流的城市,有着国内绝无仅有的良好排水系统。这主要得益于1890年前后,德国殖民者巧妙利用青岛三面环海、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形,修建了明沟暗渠的百年大工程。

劈柴院,是由过去的水手俱乐部改建的美食购物巷,有点像成都的锦里,但更古朴。劈柴院有元惠堂、李家饺子楼、张家坛子肉等老店,还有德州扒鸡、福山烧鸡、酱肝、炉包和豆腐脑等。随便拈一样,都香喷喷的让人流口水。

中山路北端的馆陶路,素有“德国风情街”之称。馆陶路长约千米,现存历史建筑25座。一枝枝三角梅从石材老屋的窗棂上伸出来,撑起一片盎然的生机。

行走在中山路附近的曲阜路口,我看到一座老式的天主教堂。这座教堂本名为圣弥厄尔教堂,修建于1934年。塔身高56米,是建国前山东省最高的石材建筑。

教堂前的广场上,几对新人正在拍新婚照。有着裙撑的雪白婚纱圆圆地从新娘的腰际撑开,旋转时像一把伞。新娘兴奋的脸庞更是被金秋的阳光照得娇艳动人。新人身后,抱着一堆衣裙的“跟帮”乐颠颠地跑前跑后吗,共享甜蜜。

我想,青岛的新人们真是有福气,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喜庆日子融入历史建筑的古老气息,让真正凝固的音乐见证爱侣间的天长地久。相比之下,成都的新人则只好在闪烁着油漆光亮的仿古建筑面前,映照单薄的身影。

青岛古语曰:“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崂山主峰名为“巨峰”,海拔1132.7米。崂山也是全国唯一在海边拔地崛起的山脉,沿海有大小岛屿18个。山海相连,山光海色,醉人心脾。

崂山是道教名山,原有道观大多毁坏。主宫太清宫,也多是新修建筑。据说宋元道教名人丘长春、张三丰等都曾在此修道。

行走在崂山,总让人想到志怪小说里的崂山道士。我小时候听外公讲过一个故事:古时,有个人去崂山学道术,学成回家前,师傅传给他一种穿墙术,提醒说这穿墙术只可用来做好事。那人回家后,帮穷人做了几件事,每次都成功,穷人们出于感激常送给他东西,这样他就富有起来。人心不足蛇吞象,他想去偷。但一偷,穿墙术就不灵验了,他被卡在墙里出不来,挂了。

崂山区江苏路有一座古堡式基督教堂。这教堂原名福音堂,1910年修建。那天下午,我小心翼翼地沿着旋梯爬上近40米高的钟楼,将头刚一伸出去,浩浩海风吹得我一阵晕眩,脚下的海涛怒吼着揉碎了我的身影。远看,茫茫大海帆船点点,时有海鸥飞过。钟楼三面,装有一人多高的巨型钟表,钟表时间至今分秒不差,周日教堂钟声四起,每半小时报时一次,与脚下的海涛声遥相呼应。

当地人说,在崂山,晨看日出暮观日落,那才是最美的享受。日出是希望的象征,日落是放松的时候:太阳慢慢滑落,停在海的边际,像一盏灯笼高挂,酝酿新一天的来临。

离开青岛前,我走进邮局给自己买了张明信片寄回成都。这也是我多年来当驴友养成的习惯。我在明信片上匆匆写道:“北方有佳景,最忆是青岛”。

深夜11时许,我登上回成都的航班,落地时已是次日凌晨一点。两眼一抹黑的雾霾,又将不会“穿墙”的我裹入新的一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